Bean to Bar 是什麼呢?這是一個近年來從歐美開始帶起的風潮,巧克力製造商,投入生產巧克力的源頭,

從產地到餐桌,從製程到產出包裝,都親自參與,從選豆、曝曬烘培、粗碎、研磨、調溫、成形的過程,

透露出巧克力製造者對於整體研製過程的熱忱及人文關懷。
 

 

比Bean to Bar 更難的,是所謂的Tree to Bar,比Bean to Bar 更多了從可可樹的培育、可可果的採集,

到發酵的前置階段。可可豆的發酵的過程,會引發獨一無二的不同款風味,因此每款巧克力,都會有專屬的香氣。

研磨則是巧克力入口即化的關鍵。粗碎的可可豆經過精磨製成可可膏,可萃取出珍貴的可可脂。

目前市面上充斥著氫化植物油取代天然可可脂的巧克力,喜歡巧克力的朋友要慎選產品。

 

 

福灣巧克力因為堅持Tree to Bar 的製程,大量收購本土可可,每年收購約130 公噸,也影響了一些屏東的農民生產,

甚至開始從檳榔樹改種可可樹,福灣深知企業的社會責任,樂於與地方可可農合作,深耕地方創生。

其實全世界不到十個品牌可以從頭到尾一條龍參與這樣的製程,福灣巧克力也因為這樣的堅持,得了包括ICA等的世界巧克力大獎金牌。

 

 

2018底,ICA 首次移師亞洲,就在台灣舉行,ICA主席對於福灣巧克力,在莊園中曬豆烘豆,

就在莊園中的巧克力工坊製作巧克力的過程,十分驚豔,說:「這可能是在全世界,加工里程最短的產區。」

 

 

你覺得巧克力的味道是什麼呢?想品嚐各種不同的巧克力風味,可以到屏東的福灣巧克力品牌概念店,

品嚐福灣從產地到餐桌,運用台灣可可及在地食材,做出各種不同風土滋味的巧克力,給味蕾全新的體驗。

也可以在福灣的巧克力金牌夢工場中,體驗觀賞整趟巧克力旅程的細節。